初中化学怎么制氧(氯酸钾制备氧气的四大必考点)

氯酸钾制氧气是实验室中最复杂的一种,因此在大家心中总最不得重,主要原因是涉及了催化剂,提高了实验的难度比例,为此很多同学开始估计,但考试中还真会让你对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进行设计,那这可就不是儿戏。同学们在整个制备氧气的过程中,只要谈到氯酸钾制备氧气,很多同学就开始头疼,因为在过程中它会涉及到催化剂以及整个实验的设计,包括催化剂的检验。那么今天飞哥给大家总结了针对于氯酸钾制备氧气过程中四大备考点,咱们走着。
第一,催化剂被我们概括命名为五个字,叫做一变而二不变,那所谓一变叫做催化剂只能单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二不变指代的是这货在化学变化前后,其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发生任何改变。而在考试过程中,第一个核心点就在于很多题目会描述催化剂只能单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同学们,对还是不对,一定是错的,因为我们要重点核心记住两个字,叫做改变,那改变一定是双方向的,也就是他既能加快就能够减慢化学反应速率,只不过像氯酸钾这个货,由于它的反应速度实在太慢了,我需要加催化剂人为的加快反应速率,而有些化学反应它实在是太快了,我需要加催化剂来降低反应速率,所以改变一定是双方向,既能加快就能减慢。
第二,那我如何验证催化剂在化学变化前后,其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呢?这个点经常出现于月考以及期中考试过程中的实验大题设计,那方法很简单,首先要想验证质量不变,反应前后称量两次,做数值上的对比吧。那我们在实验前先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记录它的数值,那么在完全反应后,由于氯酸钾分解生成氧气飞出去了,留下的固体是氯化钾,而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依然在剩余固体中,那么这两个混在一起,我如何把二氧化锰单独拿出来,很简单,二氧化锰叫金属氧化物,不溶于水,而氯化钾又是一种能够溶于水的可溶性盐,所以第一件事儿我的操作步骤叫做加足量水进行溶解,把能够溶解的氯化钾都溶在水中,二氧化锰不溶,那第二步进行洗涤,把二氧化锰洗干净,第三个过滤,将不溶于水的二氧化锰滤出来,那这个时候它是湿的怎么办?烘干,烘干后再次称量,与第一次的数值做对比,如果数值完全一致,则证明二氧化锰在化学变化前后,其自身的质量不发生任何改变,这是不是就出来了,而质量验出来,那我怎么验证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在化学变化前后发生改变呢?非常简单,要验证化学性质不变,我们只需要再做一次实验,你把二氧化锰通过溶解、洗涤、过滤、干燥拿出来之后,我再把它扔到氯酸钾中,我再加热做一片实验,看看它是否依然能够改变氯酸钾的反应速率,如果依然OK,则证明二氧化锰在化学变化前后,其自身的化取性质也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这是不是就出来了?
第三,针对于氯酸钾制备氧气的过程中,和高锰酸钾制备氧气时,所有的装置几乎完全一致。
第四,区别氯酸钾制备氧气时不需要在试管口处堵上一团蓬松的棉花,而高锰酸钾需要。所以在考试过程中最容易出错的点就是在画图的时候一定要看清题,如果试管口处有棉花,则达高锰酸钾制备氧气的原理,如果试管口处没有棉花,则达氯酸钾制备氧气的整个过程。氯酸钾制氧气是实验池中最复杂的一种,因此在大家心中总最不得重,主要原因是涉及了催化剂,提高了实验的难度比例。为此很多同学开始估计,但考试中还真会让你对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进行设计,那这可就不是儿戏。还是那句话,看着好像得分没戏,但只要正确理解就能加强记忆,顺便还能取得不错成绩。别人拿不着分,只能暗自哭泣,你说别人看你生不生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