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背诵初中政治(初中政史地背诵方法)

文科小科政史地到底应该怎么背呢?分享一点小经验。首先来说呀,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全年级有1900多人,我排多少名呢?最好的时候排过14,但是绝大部分的名次是一百五左右,这是我的水平,那个时候我的文科学的还算不错,并且呢学的很轻松,几乎不费劲儿,所以就来分享一点自己的经验。
第一,遇到南北的知识点可以自己编顺口溜,话说我们上初一的时候学世界地理学到东南亚,那个时候一共五个国家的这个首都和国名都得记住,老挝首都万象,柬埔寨首都金边,泰国首都万古,越南首都河内,缅甸首都仰光,背了一下午愣是没记住,我那天特别的难过,这个时候我老爸过来看我难过,他就说,有啥难的呀,老爸替你编个顺口溜。于是我爸就告诉我说,老万拿着金简赶着绵羊越过一条河,可惜走得太慢。我就这么记住了,并且记住的不只是知识点,还有浓浓的父爱。其实我那时候的心理活动是什么样的呀,我真的背不过。其实努瓦利也能背过,但是我为什么要表现得那么难受呢?更多的时候是在向我爸妈撒个娇,所以我们知道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真的背不过,他更多的是在寻求父母的这种情感支持,所以咱们面对孩子这种情况可以跟他站到一条战线,一方面提供智力支持,来帮着他一起琢磨个顺口溜,另外一方面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去倾听,去给一点鼓励,这都是极好的。
地理呢可以用顺口溜,而政治历史可以去寻找他们的逻辑,很多孩子不喜欢政治,不喜欢道法,觉得特别枯燥,但是要我说呀,政治道法是最好记的,因为他有逻辑,课本上每道题基本上都是三到四点,就基本上每一点都可以概括一个角度,合起来基本上就是政治经济文化就这么几个,并且这种背诵方法也适合历史,咱们的历史课本有个特点就是重视两头轻中间,什么意思每个历史事件不去让学生详细的掌握这个历史事件的过程,更多的是什么呢?重点去掌握事件发生的背景,重点去掌握事件带来的影响,所以这叫重两头轻中间,而背景和影响这个东西一定是可以分角度按照逻辑来去记忆的,不外乎政治、经济、文化、导火索等等等等,这是第二点,地理就编顺口溜,政治历史找逻辑。此外还有一些特别难背的知识点,这个时候你怎么办呢?就像念咒一样,你去给它形成一个声音记忆,包括说对于历史的一些顽固的年份,比方说春秋时期是公元前770到476,战国时期是公元前475到221,对于这种很难记的年份,也是反反复复的念叨,在脑子里面形成声音记忆,形成洗脑循环,也就记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