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海啸怎么防范(海啸灾害天灾灾害防范)

然而,我们现实生活中却很少能听到海啸的消息。
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而全球绝大部分地震海啸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日本则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最多的国家。
作为日本的邻居,中国会不会也是海啸的多发区呢?
在过去2000多年时间里,中国仅发生过十次地震海啸,平均约200年才有一次。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的地势,因为中国海域辽阔,分布着数以千计的大小岛礁,从渤海的庙岛群岛到东海的舟山群岛、台湾岛、南海诸岛等,像一道天然的海上屏障,守卫着中国大陆。
与此同时,中国的近海外侧还有日本九州岛、琉球群岛等岛屿拱卫,同样是一道有效的防波堤,可以抵御海啸波的冲击,加上中国海区多处于大陆架上,地势坡度较小,一般是200米内的潜水。
当海啸波从深海传到中国海域附近时,受两道防线与广阔潜水的影响,韩小波能量大大降低,一般不会构成太大威胁,能引发海啸的浅源地震也大多集中在台湾省附近。1960年智利地震影响范围极大,即使是日本也未能逃脱这场灾难,但中国受到的影响却微乎其微。当治理海啸波传到上海时,记录岛的波高只有15到20厘米,等传到广州附近时,只剩下一些微弱的迹象。
尽管如此,海啸的威力依旧不容小觑。为了应对海啸地震引发的灾害,人们建立了监测海啸的地震台,利用地震波比地震海啸运行速度快的原理,在海啸到来之前做出预报。
比如1960年智利地震引发的海啸,需要经过13个小时才会传到夏威夷,22个小时才会到达日本沿岸。利用海啸监测网获取地震波记录,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做出海啸预报。对分秒必争的灾难逃生来说,争取到的事件可大大减轻海啸带来的伤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