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萃取有哪些类型(高中化学萃取和分液萃取和分液)

日常生活中,咱常常会泡茶喝,有时生病了则会熬中药。
将中药和茶叶放在热水中,其中的有效成分就会转移到水中去,这个过程就是咱要学习的一种新的分离提纯的方法,叫做萃取。萃取的原理是利用物质在互不相融的溶积力、溶解度不同,将物质从一种容积中转移到另一种容积中,从而将物质分离的方法。比如咱取两毫升碘水,碘溶解在水中呈棕褐色,然后加入两毫升四氯化碳,振荡会发现液体分层,上层是浅黄色,下层是紫红色,因为四氯化碳比水重,所以下层是四氯化碳,紫红色当然就是碘的颜色了。为啥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碘在水中的溶解度远小于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经过震荡后,碘与四氯化碳充分接触,碘就移情别恋,从水中跑到四氯化碳中了,这个过程就是萃取,其中四氯化碳叫萃取剂。那什么样的物质可以做萃取剂呢?第一,与原溶剂互不相融,更不能与溶质和原溶剂反应,第二,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这样才能横刀夺爱嘛。常用的萃取剂除了四氯化碳,还有苯,苯比水氢,四氯化碳比水重,它们都是有机溶剂。要注意,酒精虽然也是有机溶剂,但不能做萃取剂。因为酒精和水混融。那萃取结束后如何分离这些物质呢?
一般来说,咱都是在分液漏斗中进行萃取的,这上面有个玻璃塞,玻璃塞侧面有个凹槽,瓶身上也有个小孔,如果凹槽和小孔对准,那分叶漏斗就和外界相通,旋转一下,不对准了,分叶漏斗就是密封的。咱把刚才得到的混合液转移到分液漏斗中,然后就要把分层的液体分开,这就是我要讲的另一个操作分液,也就是将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首先将装有分层液体的分页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接着打开上面的玻璃塞,或者使玻璃塞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使漏斗内外的大气压相同。然后打开下面的活塞,让下层液体从下面流出,等流完后关闭活塞,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这样分液就完成了。这里你一定要注意,下层液体必须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必须从上口倒出。如果上层液体也从下口流出,就会和附在漏斗颈处的下层液体混在一起,不能完全分开。到这儿,萃取和分液的相关知识咱就搞清楚了。其实这两种操作通常是联合进行的,先萃取,再分页。下面咱就用从点水中萃取碘的例子来了解具体的操作流程。
第一步,先捡漏,关闭活塞。在飞檐漏斗中注入少量水,盖好并关闭玻璃塞,用右手压住分叶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把飞檐漏斗倒过来,看是否漏水,如,如果不漏水,正过来把玻璃塞旋转180度,再倒过去,如如果依然不漏水,那就没问题了。
第二步,注液。把碘水和四氯化碳注入分液漏斗,液体的总量不要超过容积的3/4。
第三步,震荡。右手顶住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倒置震荡。震荡过程中要放弃两到三次,让飞檐漏斗保持倾斜状态,打开活塞,放出蒸汽或产生的气体,使内外压力平衡。
第四步,静置分层,会观察到上层液体为浅黄色,是水层,下层液体为紫红色,是四氯化碳层,点就在这一层。
第五步,分液。将分液漏斗上面的玻璃塞打开,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延烧为壁流下流进后关闭活塞,然后把水层的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这样整个萃取与分液的流程就搞定了。
好了,总结一下这个文章,咱学习了萃取和分页两个操作,要注意萃取记忆选取的原则,一般来说咱都是在分页漏斗中先萃取再分页,咱用从点水中萃取点为例,按顺序分别进行了捡漏。注意震荡、静置、分层和分页这五步操作你要记清楚。成了,就说到这儿,做点练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