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数学怎么不粗心(小学数学考试粗心的四种现象及解决方案)

孩子数学考试粗心,有时候很简单的计算错了,有时候认为他完全应该做对的也错了,还有的孩子完全把题目理解错了,或者是题目看掉了,这些呢都是很多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常见的粗心的问题,看似好像并不是多大的事儿,但每次去说他每次都改不了,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个,不该错的错了
这种粗心是因为孩子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够,比如说很多孩子说五加七等于13,或者三加四等于六,这种很多基础的计算错误怎么解决呢?就是一道题目反复的接触至少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能产生记忆,特别是口算,那我们说每天五到十分钟做100道口算题,不断的巩固提升,让孩子对这种计算形成条件反射,对高年级的学习呢?真的是好处良多。
第二个,应该做对的做错了
这呢其实是孩子对基本概念不清醒,有些题他认为自己会因为平时做过,或者是老师讲完后他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其实可能他们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但很多概念的细节并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在考试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急出来的答案可能就是错误或者疏漏的,这是典型的一听就懂,一做就错。解决办法就是费曼学习法,让孩子呢给我们讲题,他在讲解的过程当中会不断的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他会慢慢的去修正。
第三个,题目理解错了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一二年级,孩子理解能力呢还不是特别好,或者还不会读题,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做一个专项的练习,那就是刷题干,拿一本应用题,让孩子给我们讲这个题目讲的是什么意思。只做这一件事情,不用解题过程,你会发现过不了几天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第四个,题目看漏了
这个都是由于平时写作业不认真,不检查,不打草稿,不肯写步骤,都是习惯问题,还有书写的习惯,考试经常纳行错行、漏题,这种情况出现,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做到细心和检查,比如说让孩子平时养成检查口算,检查作业的习惯,在生活中锻炼孩子的细心、耐心和用心的习惯。
粗心看似是个小事儿,其实是个习惯问题,长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到了高年级就很难纠正过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