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如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父母都在用的神奇方法,让孩子成绩直接进步!)

分享一个能让孩子主动学习、高效自律的方法。我是楠楠老师,教育学硕士毕业。这个方法我姐家的孩子亲测非常有效,他的孩子原本是三年级标准的中等生,但在坚持用了这个方法两个月后,直接进步到了班级前十名。方法非常简单,家长们可以将其分享给好友并收藏起来,然后按照这个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第一,想让孩子自律,必须先做到自我认可。只有对自己越认可的孩子,才能越自律。比如说,一件20元的衣服被弄脏了,孩子可能觉得无所谓,但是如果是一件价值1000元的衣服,孩子就会非常担心和害怕。只有自我价值的认可,孩子才会觉得自己优秀,才会变得自律。而经常被家长经常吼叫、打骂的孩子,往往会对自我价值产生低认同感,从而导致他们的自律能力下降。
第二,自律本身就是与人性相反的,需要消耗大量的意志力。然而,孩子的意志力本身就较低,过度消耗只会适得其反。许多孩子在看到作业时不想写,可能是因为之前意志力已经耗尽。比如,孩子写完作业后已经非常累,但家长却没有意识到孩子的意志力已经消耗殆尽,突然给他增加新的任务,这样就会过度消耗孩子的意志力。另外,给孩子过满的时间安排也是错误的,比如白天上学,晚上写作业,还要参加培训班和阅读等活动。当孩子表示不想做时,家长又会吼叫和谩骂,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因此,家长们不要给孩子过满的时间安排,急于求成往往会拔苗助长,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第三,家长需要帮助孩子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孩子问题和家长的迷茫常常是因为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造成的。有些目标可能设置得太大无法实现,或者孩子一会儿做一会儿不做,计划无法坚持。有时父母会看到别人学什么东西好就跟着给孩子报,结果事情越来越复杂,却没有做好任何一项。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孩子眼前急于解决的问题,制定小而实际的目标和计划。比如,让孩子在晚上九点前完成作业这样的小目标。然后根据孩子的问题,设计每天、每周、每月的目标。目标明确后,孩子就知道应该做什么,自律能力也会逐渐增强。
总之,家长教育孩子时常常感到焦虑、迷茫,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缺乏科学的方法,最终导致孩子问题越来越多,亲子关系也逐渐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