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孩子解释幼小衔接

最近很多家长在咨询到幼小衔接的工作,那幼小衔接我们主要要衔接什么呢?孩子六岁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是一个阶段的转折,也意味着孩子将面临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六个断层。
第一个,人际关系的断层,孩子入学后必须离开幼儿园老师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老师,这让孩子感到压力和负担。另外,孩子与幼儿园的伙伴分离,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的朋友,寻求认同感和归属感。
第二个,学习方式的断层,幼儿园呢是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方式,而小学则是分科目、有计划、有不同进度的学习方式,孩子必须适应集体生活的新形式。
第三个,行为规范的断层,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需求。比如上课上到一半,孩子要上厕所他是可以去的,但是在小学就不再被重视。孩子入学之后,他必须要先学习正确的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需求将被理性和规则所替代。
第四个,社会结构的断层,孩子在幼儿园伙伴分离的这个过程中,他重新去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可,产生新的归属感。
第五个,期望水平的断层,家长和老师大部分都对小学生寄予很高的期望和压力,为了学习,减少游戏,减少看电视的时间,尤其是家长,幼儿园阶段对孩子没什么期待,也没有建立什么习惯,而一到小学就希望孩子每次都考高分,其实很不现实的。
第六个,学习环境的断层,幼儿园的自由活泼的学习环境转换成分科学。有作业,受老师支配的学习环境,孩子很容易陷入到一种不专注的状态,甚至是学习障碍。
以上的这些断层使得30%的小学生有不适应的现象,导致他们学习兴趣低落,恐惧、焦虑甚至是攻击行为的出现。那么幼小衔接,家长和幼儿园需要共同为孩子衔接什么呢?
第一,需要激发孩子的良好愿望,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注重他精神上的鼓励,让孩子知道自己马上是小学生了,为此而感到骄傲、自豪,具有上进心,产生内驱力,共同为孩子了解小学要面临的学业以及课内外丰富的生活。如果你要成为一名小学生,那你首先是需要独立的完成你的纸张作业,不懂的可以先思考或者问爸爸妈妈,而不是去吓唬孩子哦,就你这个不会那个不会,你以后去到小学你就惨了。其次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比如说观察能力,观察是学习的基础。再一个的话是专注能力,专注为孩子的学习起着决定的作用。家长首先要避免唠叨,要与孩子共同去专心做一件事情,创设安静的环境,避免新奇的事物的干扰等等。还有一个的话就是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记忆能力,像一年级上册的语文要写100个字,认识300个字,那么我们可以在学前的阶段引导孩子联想记忆,比如火字他的字形,通过他的字形去认识他的字义,同时也可以通过口头组词等方式来提高孩子的理解记忆的能力。第三个的话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最重要的是阅读习惯的培养,通过阅读去倾听,去观察、理解,并懂得表达、倾听的能力也是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许多作文能强的孩子,他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其次呢是生活能力的培养,比如说早睡早起,独立进餐,热爱运动的习惯养成。第四点是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让孩子学会独立。常见的现象是家长带孩子背书包,家长不陪,孩子不会写作业,孩子忘记带书,丢三落四的习惯,包办代替的太多,孩子的能力就得不到成长。在我们托育中心十几个月的孩子,我们就已经开始教他们自己学会脱鞋子了,要给孩子机会,自己在动手的过程中获得的自尊、自信和独立的体验。
